您当前的位置 :三板富> 咨询 > 正文
净利润同比增长48.9%,中国平安“一览众山小”
2023-05-05 08:04:07 来源:松果财经 编辑:news2020

中国平安价值迸发的速度,或许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。

4月26日晚,中国平安发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,许多自媒体用“炸裂”来形容其亮眼的财务数据。财报显示,第一季度,集团实现营收2537.78亿元,同比增长30.8%;归母净利润383.52亿元,同比增长48.9%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中国平安亮眼的成绩在二级市场也激起一圈圈“涟漪”。4月27日,中国平安A股大幅涨停,这是中国平安自2015年后,近8年来首次涨停。

事实上,近年来,监管体系正式更替、万能险回归理性、入市退市制度突破、车险市场化改革全面铺开……多重因素影响下,国内保险企业纷纷步入深度转型期,而中国平安此次业绩股价双增,或许昭示了整个保险行业转型成效显现,集体迎来价值拐点确认。

发展韧性十足 核心业务指标亮眼

2022年,保险行业的发展凸显韧性,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.7万亿元,同比增长4.58%,这一速度与2020年的6.12%、2019年的12.2%相比,虽然有一定差距,但相较2021年的4.05%来说,有所提升,是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。

保费增长的同时,行业竞争格局也愈发趋于稳定,市场的集中度较高。2022年,A股5家上市险企中国平安、中国人寿、中国太保、新华保险和中国人保合计实现业务收入2.6万亿元,同比增长2.9%,这5家企业再加上国寿保险、太平保险和阳光保险,8家企业的保费市占率合计57.3%。

而在这8家险企中,中国平安的净利润和内含价值均居首位,市场地位稳固。2022年,集团实现归母营运利润1483.65亿元,同比增长0.3%。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6.4%,平安寿险13个月继续率同比上升4.0个百分点,规模和增速都领先业内。

中国平安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的业绩表现,延续了此前的发展势头。财报显示,中国平安一季度实现归母营运利润413.85亿元,归母净利润383.52亿元,同比增长48.9%;年化营运ROE达18.8%。与此同时,客户经营业绩持续增长。截至2023年3月末,个人客户数近2.29亿,客均合同数较年初增长0.3%至2.98个。

从财报来看,中国平安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仍然是综合金融模式的深化,所带来业务协同发展的优势持续凸显。

具体而言,集团寿险深度改革逐步显效,帮助业务稳健发展。财报显示,第一季度,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.8%,而2022年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便实现营业利润1112亿元,同比增长16%。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持续增长背后,是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

近两年来,保险行业清虚调整,重点推进无场所、无人员、无业务机构的市场退出和“睡眠”机构的清虚提质,结束了此前大量招募个险代理人团队铺设产品渠道的粗犷发展阶段,转向优化产品结构、提升服务质量、延长价值链条的高质量发展周期。

而中国平安作为国内寿险改革最迅猛的头部企业,率先开启转型变革,在优化代理人团队、严控人员招募标准的同时,通过培训和专业支持等举措提升服务质量,一系列的改革举措,不仅使人均产能稳步提升,业务品质也明显改善。

年报显示,2022年中国平安新增人力中“优+”高素质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14.1%,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.1%,人均收入也同比增长22.5%。

寿险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,集团财产保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稳健增长,业务品质保持良好。2023年第一季度,平安产险通过强化业务管理与风险筛选,整体承保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8.7%的健康水平,保险服务收入763.12亿元,同比增长7.1%。

作为集团综合金融战略重要一环的银行业务,经营业绩同样稳健,资产质量保持平稳。2023年第一季度,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146.02亿元,同比增长13.6%。截至2023年3月末,不良贷款率1.05%,与年初持平;拨备覆盖率290.40%,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。

从2022年报和2023年的季报来看,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模式已经得到市场验证。而随着2023年宏观经济回升增强行业确定性,市场不断释放回暖信号,以及新保险合同准则、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出台,中国平安后续依然能够保持一季度的高质量发展劲头。

深度布局中国版“管理式医疗模式” 长期发展前景向好

中国平安的财报,除了反映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外,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,这是新保险合同准则之下的首份财报。

2023年1月1日起,上市保险公司开始实施两个新准则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——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》和《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——保险合同》。而业界对新准则之下上市险企交出的成绩单也充满了期待。

从中国平安的一季度财报来看,新准则的正面影响超预期,让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同时,也增强了中国平安等一众保险企业的经营确定性。

在保险主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,中国平安押注未来的医疗健康板块,也陆续打通了关键业务节点,并实现了对寿险主业的反哺。从财报来看,目前已经成型的“管理式医疗模式”,或许能够打造一个新平安。

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,金融是现在时,医疗是未来时,是平安下一个10年的大布局。

事实上,医疗与保险,是健康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,在价值链上其实是上下游的关系。如马明哲所说:“一手资产端,一手抓健康。搞定这两头,一个人就终生离不开平安。”

因此,如果将医疗资源与保险服务打通,能够大大提升健康管理的服务效率与质量。2022年,银保监会发布《关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问题和建议的报告》指出,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保障能力不足,产品同质化严重,中高端医疗服务供给较少。针对这一市场空白,中国平安在业内率先打通“保险+健康管理”的节点,打造了中国版“管理式医疗模式”的新模式。

中国平安的这一模式,也是针对目前国内医疗行业的痛点设计。实际上,我国医疗健康资源配置不平衡,据最新数据统计,国内三级医院数量占比仅0.3%,却承担着27.4%的诊疗人次,占据了31.2%的医师资源。而定位常见病诊疗、面向更多人群的基层医疗机构数目占比高达96.4%,却仅承担了52.3%的诊疗人次,占据了40.3%的医师资源。此外,医保用药覆盖范围有限,以商业医疗保险来建立医疗保障的意识尚未普及,种种原因,导致了国内的医疗满意度较低。

在此种情况下,中国平安的“管理式医疗模式”,首先解决的便是资源供给不足和分配不均的问题。财报显示,截至2023年3月末,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%合作覆盖,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、外部签约医生近5万人,合作药店数达22.6万家,较年初新增近2000家。将资源整合后,通过线上的流量入口,使得医疗资源能够超越医院分布的地域限制,更高效流通。

中国平安联席CEO陈心颖也指出,中国平安将通过平安好医生这个线上流量入口突破,加大整合线下资源,为患者提供“三到”服务,即“到线(平安好医生)”“到店(全国百强医院和1500多家三甲医院)”和“到家(100多家供应商提供200多项大家服务)”。

当然,要撬动更多线下资源,需要足够的市场话语权,简单来说,就是用户数要足够。中国平安目前以保险业务覆盖的2.29亿个人客户,给了中国平安代表医疗支付方来撬动市场资源的底气。

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是,购买保险服务的人群,往往是对医疗健康比较重视的客群。因此,中国平安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,既反哺了保险业务的用户黏性,又为集团开创新的价值增长曲线。财报数据表明,截至2023年3月末,中国平安近2.29亿个人客户中,有超64%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。平安健康付费个人客户数超4200万,健康险保费收入达400亿元,享有“+服务”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稳步提升。

布局医疗健康,在保险业务之外构筑差异化优势,是中国平安的新打法,也或许是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,即以保险撬动上下游产业链价值,提供更优质的保障性服务。而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积累和保险意识提升,保险行业的市场潜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。

结语

展望未来,保险行业整体业务结构将持续优化。另外,当前保险行业利润贡献主要来源于创利能力较强、经营时间较久的大型保险公司,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分化效应仍将持续,中国平安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,当增长已成中国平安的确定性趋势,留有悬念的,或许只有增速能否再次出乎市场意料了。

作者:好蓝不灵

来源:松果财经

标签:

相关阅读
版权和免责申明

凡注有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或电头为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的稿件,均为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,并保留"三板富 | 专注于新三板的第一垂直服务平台"的电头。

最新热点

精彩推送

 

Copyright © 1999-2020 www.3bf.cc All Rights Reserved 
三板富投资网  版权所有 沪ICP备2020036824号-16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